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从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举办地看科技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次活动的举办地是位于浦口区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这是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近年来,该中心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方向,

此次活动的举办地是位于浦口区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这是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近年来,该中心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坚持不懈地用科技“浇灌”土地,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献技献策。

科技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今年6月,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收获了蔬菜黄心乌一系列新品种的种子。这些看似普通微小种子,在耐寒性、黄心速度、小株成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该研究院副院长夏彭飞介绍,研究院的新品种已推广至江苏、上海、云南等13省份。其中,牛心型甘蓝、杂交黄心乌、杂交白梗菜已成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

自2018年实体运作以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培育和引进经济实力强、创新水平高、市场开拓广的农业科技企业超过100家;推动并培育思威博公司等入选瞪羚企业,中农富通等13家高新技术企业;天邦集团、三主粮集团等近10家企业在此设立总部。

活动广泛征集了700余个具有孵化潜力的项目,总交易额突破120亿元。其中,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入驻企业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江苏思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史记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分别完成技术服务、战略合作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项目签约。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显现辐射带动效应 ?

“这样做是为了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的供需对接,搭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融合'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此外,该中心还组建包含5名院士在内的14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入驻项目实行动态评审,开展“绿、橙、红”三色管理,打造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倒逼入驻企业抓住创新“牛鼻子”。 ?

“未来无人农场的理想状态,是不仅可以智能控制,还可以实现环境的智能感知,对不同的地况、地块形状等更复杂的情况进行精准识别,实现精准控制,甚至在操控室里就可以种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入驻企业——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工作人员说。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是第一个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两院院士,其领衔创建的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承建了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项目,探路打造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体系。

? 在市场化运行机制方面,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了南京农创园科创投资集团,以“平台运营、科技服务、集成输出、产业投资”为核心业务助力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和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联合新希望集团、中信农业、江苏苏美达集团等成立总规模17.8亿元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共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加速成长。 ?

是什么吸引院士大咖纷至沓来?强大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科技创新提供澎湃动能。按照“建设工作下沉、统筹工作上移”的总体思路,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江苏省、南京市共同推动建立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部省市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 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形成合力

? 以高转化性农业科技成果为导向

? 不只是赵春江院士,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营造的创新生态,吸引了大批农业领域院士团队入驻,如邹学校、沈其荣等近10位院士,形成了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此外,该中心还引进唐建清、姚文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于强、岳超、吕肖良等国家重点计划人才,陈天恩等“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内的50多个有强烈转化意愿、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团队。 ?

? 院士“耕种”点土成“金”

8月24日至26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举办。活动集中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和绿色低碳等领域,搭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打通技术创新场景、产业应用场景、商业运营场景之间的断点和梗阻。

?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农业科技型企业蓬勃兴起,印证了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从无到有干出了“南京速度”,亮出了“金字招牌”。中心统筹南京市浦口区全部涉农资源为中心所用;推动与栖霞、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地园区实现“一核四园”联动发展;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与宿迁泗阳、镇江丹徒、泰州靖江、陕西镇安、新疆伊宁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中试孵化基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应用,以“科技小院”等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与服务的解决方案。(叶长文 卢钦 顾姝姝)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网址: http://www.xdnykjzz.cn/zonghexinwen/2022/0829/1335.html



上一篇:河北保定:集众智、汇众力 共谋农业科技合作发
下一篇:人民财评: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更“甜”

现代农业科技投稿 | 现代农业科技编辑部| 现代农业科技版面费 | 现代农业科技论文发表 | 现代农业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